在美國新關稅政策的陰霾下,蘋果公司迅速采取行動,緊急從印度包機運回約600噸重、相當于150萬部的iPhone,以確保在關稅生效前完成調貨。這一舉動不僅體現(xiàn)了蘋果在面對市場挑戰(zhàn)時的靈活應對,更是其在印度快速提升生產能力的戰(zhàn)略成果,旨在有效應對美國市場可能出現(xiàn)的價格壓力。
蘋果在美國這個至關重要的市場,正在悄然改變供應鏈的格局,提前囤貨,以期在新款iPhone發(fā)布時避免價格飆升。這次“航空行動”不僅是對關稅政策的巧妙反應,更是蘋果在全球市場中游刃有余的體現(xiàn)。
據內部消息透露,蘋果為了加快清關速度,甚至向印度金奈機場施加壓力,讓原本需要30小時的通關時間縮短至僅6小時,這一“綠色通道”模式借鑒了蘋果在中國的成功經驗。自3月以來,已經有六架貨運飛機從印度起飛,確保在新關稅生效的當天,一架飛機順利起飛,展現(xiàn)出蘋果的高效和決心。
數據顯示,目前美國約有五分之一的iPhone進口自印度,而蘋果的全球銷量已超過2.2億部。如果美國市場的54%稅率計算,售價1599美元的iPhone 16 Pro Max可能會飆升至2300美元,價格上漲的幅度讓人瞠目結舌。
為了提高20%的生產能力,蘋果在印度不斷加碼,增加工人數量,并要求富士康的最大工廠在周日也加班生產。一位知情人士透露,該工廠現(xiàn)已改為每周七天運營。這家位于金奈的工廠去年生產了2000萬部iPhone,包括最新的iPhone 15和16系列。
在這場關稅大戰(zhàn)中,蘋果的行動如同一場精心策劃的棋局,既要應對眼前的挑戰(zhàn),又要為未來的市場布局奠定基礎。